其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加快释放“5G+工业互联网”潜能,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余晓晖介绍说,5G不仅仅是支持多应用场景的一种信息传输技术,而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技术集群。当前,5G仍然处于标准迭代和技术演进的快速发展阶段,R16与R17标准的陆续发布,以及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将使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潜能得到极大释放。
余晓晖认为,低时延和确定性是实现5G在工业领域规模化应用的关键,5G能不能在工业领域被真正接纳成为一个赋能于各个环节的变革性技术,取决于它能否真正解决好低时延和确定性问题。两年前全球的无线网络在工业应用的比例只有5%,随着5G R16、R17版本在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大连接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几乎所有行业对5G的创新应用都寄予了非常高的期待。
余晓晖介绍,如今,“5G+工业互联网”已初步展现变革性的赋能意义。例如,在采矿行业“5G+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建成400多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9种煤矿机器人在井下使用,71处煤矿列入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采用5G等信息化新手段以后,生产效率提升20%到30%。按照日产一万吨、每吨煤六百元测算,则企业年均增效将达4亿元。
在电子制造业“5G+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方面,在华为南方工厂(团泊洼)的柔性生产系统中,生产线上的186个生产设备中的138个设备完成了5G改造,形成了柔性生产制造、机器视觉质检、厂区智能物流、现场辅助装配等6大类应用。
余晓晖介绍说,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5G+工业互联网”十大重点行业二十个典型应用场景,已经覆盖了比较主要的行业,其中我们看到可喜的变化是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范围扩展了,5G与生产环境的结合更加紧密了。今后在推动“5G+工业互联网”持续深入应用赋能的过程中,要解决几个突出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5G工业芯片模组价格高的问题,消除 “5G+工业互联网”发展遇到的产业瓶颈。现在5G模组价格是4G模组价格的10倍以上。为此,一方面要进行模组精简化,现阶段5G通用模组存在大量的功能冗余,精简化模组是短期内降本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推动模组定制化,根据行业需求,增强或削弱部分基本功能,与行业业务特性相结合。
第二,要解决5G终端匮乏的问题,不断丰富5G通用终端和行业终端。在5G通用终端方面,要加强三类终端研发:分别是工业5G网关、5G CPE、5G DTU、5G TSN交换机等基础连接类终端,车载终端、巡检机器人等运动控制类终端,以及5G摄像头、工业5G相机、5G AR/VR 终端等视频类终端。在5G行业终端方面,要加强电力授时CPE、5G医疗手术机器人、5G煤矿防爆摄像头、5G PLC、5G AGV、5G掘进机等行业特色终端的研发与产业化。
第三,要进一步优化“5G+工业互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既要继续构建供给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各环节技术创新,又要开展产业链监测评估等需求侧平台建设,形成产业发展的闭环。
最后,余晓晖介绍说,下一步5G URLLC将分阶段匹配工业控制应用需求,激活更深层面的变革创新。一是推动5G uRLLC标准逐步落地应用,推动5G技术深度融入工业应用场景,真正匹配工业控制需求。二是推动5G+TSN与uRLLC技术能力的融合,通过TSN over 5G、5G over TSN,以及端到端TSN化5G等三个阶段有序推动5G与TSN的融合部署应用。三是推进5G URLLC+工业控制应用落地试验,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开展“5G URLLC”先锋营,加速产业生态圈培育。
来源:人民邮电报
校 审 | 陈 力、凌 霄
编 辑 | 珊 珊
推荐阅读
数字化转型专家谈